關於劇情 國際女性主義偶像 70 年代歌手 海倫瑞蒂 的傳奇女權經歷
電影講述一代天后海倫瑞蒂波瀾壯闊的人生!女權運動史上最偉大女演員海倫瑞蒂的傳記電影,由女星蒂達柯漢哈維詮釋,慕雲珠執導。
故事將描述1970年海倫瑞蒂籌備演唱會,她與經紀人老公、唱片公司的千絲萬縷,以及她過往演藝生涯的成功與痛苦。
1966年,海倫瑞蒂帶著她三歲的女兒,一個手提箱和口袋裡的230美元來到紐約。海倫被告知她已經贏得了一份唱片合約,但是唱片公司卻告訴她自己旗下已經有足夠的女藝人,她的希望破滅了,唱片公司建議她在紐約順勢旅遊,然後再回澳洲。
然而,海倫決定無論如何都要繼續留在紐約從事歌唱事業,由於沒有工作許可,她努力維持生計,並養活自己的女兒。她在紐約認識了傳奇的搖滾記者莉蓮,兩人很投緣立刻成為好友,成了最親的閨蜜,並激勵她創作和演唱具備代表性的歌曲「我是女人 I Am Woman」這首歌暴紅,成為第二波女權運動的主題歌,激發新一代女性為爭取變革而奮鬥。
她還遇到了年輕有抱負的專業經紀人傑夫沃爾德,他後來成為她的經紀人和丈夫。傑夫幫助她到達歌唱事業的顛峰,但他後來染上吸毒成癮的惡習,兩人關係逐漸惡化,海倫因此陷入聲譽受損的危機,由於她之前都依靠傑夫來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,她後來被迫轉變,必須找到擁有自己事業和繼續追求夢想的力量。
海倫瑞蒂憑藉《I AM WOMAN》成為炙手可熱的巨星,她所演唱的名曲《I AM WOMAN》更被認為是影史上最經典的女權運動歌曲。電影呈現她是如何從澳洲到美國發展,並且替自己歌唱之路奮鬥的心路歷程,以及如何養大孩子,承擔家裡經濟,在歌唱生涯與經紀人丈夫所發生的糾葛故事。
可以從電影中了解她與丈夫的關係,以及跟唱片公司之間的角力,還有她跟「搖滾教母」莉蓮蘿森(Lillian Roxon)之間的相處也逐步揭露。究竟這位為了養活孩子而全力奮鬥的母親,甚至是受過傷卻仍然勇敢追愛的女性,該如何在親情、愛情與事業當中取得平衡?而她又將如何唱出膾炙人口的歌曲《I AM WOMAN》,感動千萬聽眾,甚至是影響後來的美國流行天后凱蒂佩芮呢?
本片透過重新詮釋海倫瑞蒂無數經典名曲,將一代巨星海倫瑞蒂美麗與哀愁,毫無保留的呈現在銀幕上,讓觀眾得以走進這位一代巨星波瀾壯闊的人生。

世界歌后海倫瑞蒂 精采傳奇一生的故事,見證巨星的美麗與哀愁
《I Am Woman》由紀錄片電影《禪意班尼特》(The Zen of Bennett)韓裔澳籍女導演 Unjoo Moon 執導,《瑪麗雪萊》編劇艾瑪簡森(Emma Jensen)執筆劇本。
柯漢哈維飾演的海倫瑞蒂為了尋找自我彼端,為女權運動發聲,一代天后的傳奇人生。
關於電影 國際女性主義偶像澳洲女星 海倫瑞蒂 的精采傳記片
影片聚焦上世紀七十年代澳洲知名女歌手海倫瑞蒂,片名出自瑞蒂演唱的同名歌曲,該歌曲曾被選為當時女權運動的主題曲。蒂達柯漢哈維飾演海倫瑞蒂,伊凡彼得斯飾瑞蒂的丈夫傑夫沃爾德,也是她的經紀人。
海倫瑞蒂(Helen Reddy)來自澳洲,她在70年代時可是名氣響叮噹的西洋歌手/演員/詞曲家,瑞蒂走的是Pop/Rock , Soft Rock , AC路線,清新恬靜是她的註冊商標擁有3首百萬美國冠軍曲,一連串Top 40 hits 以及8張白金/金專輯全球銷售1500萬張專輯與1千萬單曲在澳洲進軍美國的女歌手中,她的商業成績僅次於超級天后奧莉維亞紐頓強(Olivia Newton-John)兩人也是好友
其他陣容為《壁花女孩夢遊中》蒂達卡本哈維(Tilda Cobham-Hervey飾演海倫瑞蒂,《淑女鳥》丹妮爾麥唐諾(Danielle Macdonald)飾演被譽為搖滾之母的記者莉蓮蘿森(Lillian Roxon),為將海倫瑞蒂引介到美國市場的推手。
片名出自海倫瑞蒂當年所唱的女權運動代表歌曲《I Am Woman》。此曲影響了美國流行天后凱蒂佩芮(Katy Perry)神曲《Roar》,成為全新膾炙人口的女權運動流行音樂!歌詞「I am woman, hear me roar」(我是女人,聽到我的怒吼)是海倫瑞蒂(Helen Reddy)於1971年演唱的勵志口號,它鼓勵全美女性在解放運動中燒掉胸罩。
42年後,同樣的話鼓舞了凱蒂佩芮(Katy Perry)寫下了自己的主題神曲《Roar》,《Roar》的威力讓凱蒂佩芮獲得全美最受歡迎錄影帶,23.3億超狂點閱記錄,也傲視全球成為最多收看人次第11名的歌曲,《Roar》更因此成為風靡全世界的暢銷歌曲,甚至是2015年超級盃中場秀的表演曲,可見海倫瑞蒂影響凱蒂佩芮之深。
伊凡彼得斯 飾演的 傑夫沃德 是 海倫瑞蒂 的丈夫與經紀人,旗下帶領的藝人還有席維斯史特龍(Sylvester Stallone)、唐娜桑默(Donna Summer)與喬治卡林(George Carlin)等名星。據悉他有用藥問題,被視為是導致後來與海倫瑞蒂離婚、爭奪孩子監護權的主因。
現實的海倫瑞蒂連結網址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1xhVxpx7aCQ
I am woman原唱連結網址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qqrWVsnTSM
關於導演 韓裔澳籍女導演 慕雲珠 廣受好評
韓裔澳籍女導演慕雲珠(Unjoo Moon)生於韓國,在澳洲雪梨長大,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擔任電視和平面記者之前,曾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學習藝術/法律。她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澳洲電影導演,曾拍過紀錄片電影《禪意班尼特》(The Zen of Bennett),以2020年的真人傳記電影《我是女人》而聞名,講述了國際女性主義偶像海倫瑞蒂(Helen Reddy)的勵志故事。
關於女主角 澳洲甜姐兒蒂達柯漢哈維 飾演女主角 海倫瑞蒂
蒂達柯漢哈維(Tilda Cobham-Hervey)是來自南澳阿德萊德的電影、電視和戲劇女演員,具有馬戲團表演和體育劇院的背景。 2014年,16歲的她在電影《52個星期二》(52 Tuesdays)首次亮相,這是一部由蘇菲海德(Sophie Hyde)執導的備受好評的獨立電影。代表作品有《壁花女孩夢遊中》(Girl Asleep)、《深夜加油站遇見抓狂衰事》、
《失控危城》(Hotel Mumbai)、《52個星期二》 (52 Tuesdays)等作品。
關於男主角《X戰警:未來昔日》快銀伊凡彼得斯 飾演 海倫瑞蒂丈夫與經紀人傑夫沃德
伊凡彼得斯 (Evan Peters),1987年1月20日出生,是一名美國男演員。他於2005年至2006年期間,在ABC製作的科幻電視劇《入侵》中出演。較著名的是在2010年FX頻道電視劇《美國恐怖故事》中飾演多名角色。而彼得斯也在2010年的超級英雄電影《特攻聯盟》中詮釋托德海恩斯和在2014年電影《X戰警:未來昔日》中飾演彼得馬克西莫夫/快銀。
彼得斯出生於聖路易,為茱莉和菲爾彼得斯的兒子,其中父親菲爾是查爾斯史都華莫特基金會的副會長。他曾就讀羅馬天主教小學。他有兩個兄弟姊妹,分別為弟弟安德魯 (Andrew) 與妹妹米歇爾 (Michelle)。
2001年,彼得斯搬家到了密西根州的大布蘭克,他在那裡開始學習演藝和模特兒。15歲的他在從大布蘭克高中畢業前,就和母親到洛杉磯開始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。此外,他還在伯班克中學的二年級時就改在家自學。
伊凡彼得斯的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小電影《Clipping Adam》,他在試鏡時被電影製作人看上,便取得主角Adam的角色,年齡設定與當時的他差不多,並且是一位在升上大學前飽受家庭悲劇、校園霸凌的男孩。
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就為自己打響名號,在Phoenix Film Festival鳳凰城影展中拿下突破表演獎(Best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)。
踏入演藝圈後,他陸續接了不少廣告代言,並且成為影集中的常客,還曾參加迪士尼原創影集《未來少年菲爾》的演出。
他在影集《入侵》中表現也不差,甚至有不少網友認為他很可愛。在因演出快銀角色爆紅前,因演出熱門影集《美國恐怖故事》的班底,累積不少粉絲,他在這部影集當中算是相貌出眾,每一季也都有突破性演出,好臉蛋和好演技讓他累積了不少忠實粉絲。
關於女配角 丹尼爾·麥克唐納 飾演「搖滾之母」莉蓮蘿森(Lillian Roxon)
丹尼爾 · 麥克唐納(Danielle Macdonald),是一名澳大利亞女演員,外型神似以《歌喉讚》美國諧星「胖艾咪」爆紅的瑞貝爾威爾森,她在電影《帕蒂蛋糕$》(Patti Cake$)演出一個來自紐澤西的一位年輕女子(由澳大利亞的Danielle Macdonald扮演)勵志要成為饒舌巨星。
現實中的海倫瑞蒂 首位獲葛萊美獎肯定的澳州歌手 70年代「女權主義偶像」

海倫瑞蒂(Helen Maxine Reddy),1941年10月25日出生是澳大利亞裔歌手,女演員和。她出生於維多利亞州的墨爾本,成長在音樂世家,四歲時就開始了她的演藝生涯,從小就開始她在電台和電視台上表演唱歌,並於1966年在電視節目《Bandstand》中才藝大賽中得名,獎品是去美國紐約市的機票和試鏡機會,不過她卻失敗了。
之後她開始跨足國際,展開她的歌唱事業,後來搬到了美國芝加哥,隨後又搬到了洛杉磯,在美國分別於1968年和1970年創作了首張單曲《One Way Ticket》和《I Believe in Music》。
在1970年代期間,她在國際樂壇上發光發熱,尤其是在美國,她在Billboard Hot 100的前40名中一共囊括了15張單曲。其中有6首甚至還進入了前10名,而有三首排名榜首,其中包括她最著名的單曲《我是女人》( I Am Woman) 。
1971年首張單曲《我不知道如何愛他》「I Don’t Know How To Love Him」在加拿大流行音樂排行榜RPM中排名第13名,推出後,演唱生涯便一帆風順的Helen Reddy,是第一位同年有三首歌得到榜首,也是第一個榮獲葛萊美獎肯定的澳州歌手。
一年後她與環球音樂集團旗下五大音樂集團之一的「Capitol Records」唱片公司簽約,從此展開星途。
她在Billboard當代排行榜上一共有25首歌曲; 15首進入前10名,而八首則連續六次蟬聯榜首。1974年,在首屆美國音樂獎上,她成為首位獲得最受歡迎的流行/搖滾女歌手獎的藝術家。
在電視表演節目方面的成就,她是第一個在美國網路上,每周播出一小時的黃金時段綜藝節目的澳洲人,還在40多個國家/地區播出的一些節目。
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之間,當她的單曲《我不能對你說再見》成為她在美國的最後一張專輯時,她在音樂劇院表演並錄製了幾張專輯,然後在2002年不再從事現場表演。
之後,她返回澳洲大學並獲得學位,並擔任臨床催眠治療師和勵志演講者。 2011年,在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托尼·拉蒙德(Toni Lamond)一起演唱《微風與微風》之後,她決定重返現場表演。
她的歌曲《我是女人》「I Am Woman」在流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並成為第二波女權主義的國歌,這首婦女運動名曲,歌詞中不難發現美國70年代日益高漲的女權主義,也是1972年讓Helen Reddy得到生平第一個Billboard排行冠軍的創作。無論是主流市場的聽眾,或是刁鑽的樂評人,均給予這首歌相當好的評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她在當時被視為是「女權主義海報女主角」或「女權主義偶像」。 2011年,Billboard將她列為有史以來第28位當代藝術家(排名第9位的女性)。 2013年,《芝加哥論壇報》封她為「70年代流行女王」。
導演
|
慕雲珠Unjoo Moon
|
劇本
|
艾瑪簡森Emma Jensen
|
製片
|
羅斯瑪麗·布萊特Rosemary Blight
|
攝影
|
迪昂畢比Dion Beebe
|
演員
|
蒂達柯漢哈維Tilda Cobham-Hervey
伊凡彼得斯Evan Peters
丹尼爾·麥克唐納Danielle Macdonald
馬修卡德瑞普Matty Cardarople
|
剪接
|
丹依庫珀 Dany Cooper
|
音樂
|
拉斐爾·梅Rafael May
|
國家
|
澳洲/英國
|
語言
|
英語
|
類型
|
劇情片
|
級數
|
保護級
|
長度
|
約 116 分鐘
|
發行
|
聯影/聯贏
|
官方網站:http://www.cineplex.com.tw/
http://www.facebook.com/CineplexTW
|